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福建泉州大岞村

    信息发布者:bailianshan
    2017-10-17 15:32:54   转载

    DSC_1454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地处东海和南海交界处,全村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集中居住点,也是崇武国家一级渔港的所在地,另外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的大岞村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之一。在大岞村几乎找不到商业迹象的存在,仅有零星几个小卖部散落在住宅间。完完全全的渔村。但是惠安女的服饰被几乎完好的保存下来。

    ——————————————————————————————————————————————————
    大岞村
    位置: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
    交通:在泉州汽车客运中心坐专线车至崇武古城,20分钟一班,1个小时可达,车票12元。到了再打摩的2快到大岞村下

            另外从其他地方到大岞村交通信息:
            距泉州晋江机场约40公里
            距厦门约100公里(厦门到崇武每小时一班车)
            距福州约140公里(福州到崇武每天一班车,到惠安半小时一班车-崇武)
            距台湾岛约97海里
    特色:汉族中的另类~~惠安女
    看点:惠安女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惠安女服饰文化
    缺憾:人为的生活垃圾太多

    ————————————————————————————————

     

    DSC_1461

    大岞村全景

    DSC_1348

    惠安农贸市场里基本都是女人在做事

    DSC_1355

    勤劳的惠安女

     

     

           大岞村三面环海, 一个典型的小渔村,因惠安女而为人所知,村里有个半月湾,沙滩呈半月形,在蓝天碧海下闪耀着柔软的金沙,在上面散散步是一种相当惬意的感受。虽然单从村落的建筑来看,这里的楼房与其他地方的渔村并无什么太大的差异,但是三面环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岞村先天的渔港优势。从地理上看,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的大岞村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之一,而这个天然渔港也成为台湾渔船在祖国大陆停靠最早也是停靠次数最多的渔港。如今,这个可容纳1500多艘渔船同时停靠的渔港在打风的季节也成为两岸渔船信赖的避风港,每每在这个时候,众多渔船归航,让这个港湾拥有了一种家的温馨感。

    DSC_1389

    大岞村簸箕湾

    DSC_1394

    渔船

    DSC_1413

    DSC_1415

    惠安女在海边劳作

    DSC_1423

    大岞村是惠安女的集中地,这里的惠安女无论年纪老少都穿着传统的服饰,有人总结惠安女的装束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据从历史书记载和当地老人处了解到,惠安女这种特别服饰系源于明代参加战斗的装束。先从“封建头”说起吧,惠安女们包头巾、戴斗笠,据说是为了不露真面貌,而早年流行梳的“大头髻”到如今也已经简化了。 再看露脐的“节约衣”,从现代眼光看来是很前卫的,惠安女穿的基本款式还是汉式右衽挖襟衫,特别之处在于衣长仅及脐位,衣袖也是在窄短的袖口接上一段较宽的长袖,为了美化还在袖子末端绣上了漂亮的花朵,而腰间装饰的银链至少有七股以上,显示着惠安女已婚的身份和夫家的身家。最后就是“浪费裤”了,裤筒很宽,是普通裤子用料的两三倍,因为惠安女常需要在海边劳动,这种裤型是为了方便把裤筒挽高而设计的。

     

    DSC_1573

    DSC_1579

    DSC_0069

    沿袭“女主外男主内” 独特的惠安女文化在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许多人喜欢拿着相机拍摄她们,其实反而引来了村子里一些惠安女的敏感和反感。而当每天跟着惠安女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慢地彼此视为朋友后,摄友们再拿起相机,镜头里的惠安女们也就显得格外自然与真实。 至今,大岞村不少惠安女依然保留着勤劳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四五时起床,然后去河边洗衣服、赶市场、做早饭和家务。而后便会出外干活,有些人去做买卖,有些则出海捕鱼,直到日落时分才回家做饭。海边、石场是惠安女集中的地方,虽然她们大多皮肤粗糙黝黑,但眉宇间流露着刚毅的表情。 惠安女习俗中一直有“女主外、男主内”的传统。直到现在,还是有大部分家庭沿袭了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

    惠安女

    惠女服饰

    1、黄斗笠

    黄斗笠属于惠安女的“专利品”,竹编、如盘、尖顶。它原为惠东崇武城内妇女的一般雨具,通常用桐油漆之防损,以延长使用寿命,不加以任何修饰。斗笠一经聪慧爱美的惠安女之手,装饰便日新月异,风采亦随之与日俱增。先是在斗笠上安装四个绿色扣子,笠面漆上亮闪闪的黄漆,戴在花头巾上,犹如一朵朵盛开在绿叶上的向日葵。近年来,装饰更加讲究,斗笠两沿镶上五色绢花、塑料花、绒花。年轻姑娘尤为大胆、开放,不但在斗笠前部镶上塑料梳子,还流行镶香片。斗笠里面同样有四个扣子,用以固定两条带子,带子为白色,并以红、白、绿三色绒线绣成各种图案。

    惠安女的斗笠还有一个妙用,那就是明眼人借助它的式样,可以区别戴它的人属于惠安哪一片的妇女。如见戴斗笠面和尖顶有小弧度,尖顶小棕色漆红色的,可以判定其为崇武、山霞一带妇女;如见戴斗笠面和尖顶平切、尖顶没有镶红棕片的,更不用说其它饰物了,那肯定是小乍、净峰一带妇女了。

    2、花头巾

    崇武一带农村妇女的服饰,来源于明代抗倭的结果,包头巾不露面是为了便于战斗,头插铁制的剑形簪钗是用以杀敌和保持名节,穿戴黑黝是便于夜袭敌人等等。另外,还有说惠安女服饰来源于唐五代开闽王王审知的妃子黄厥,即惠安籍的“臭头皇后”的装束。

    以下关于头巾来历的种种说法,既有史实又有传奇色彩,耐人寻味。惠东地区临海,海风很大,过去没有植树造林,一起风,天地混沌,飞沙滚滚,打得行人脸上火辣辣。所以,裹头巾以防风沙,适应当地妇女历来因生活和劳作需要而沿袭下来的古老习惯。

    佩戴头巾时,把头巾一角折起,再包住头,紧扣下巴,于颈前用别针固定,然后别上塑料花,“缀仔”等饰物。“缀仔”用布或塑料制作而成,成圆形,大如银元,小似铜钱,一般由黄、红、绿三色构成各种几何图案,其三、六、九不等点缀于腮旁、颌下的头巾部位。

    这头巾与两髻秀发,额前刘海配搭及和谐而又自然,色调鲜的明快,线条生动流畅,既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又显示独特的风情个性,使人如入丰采非常的民俗画廊。

    3、蓝上衣

    惠安女现今流行的超短上衣——“节约衫”,它是在1951年土改后,在“缀接衫”基础上改装而成的,“缀接衫”又是在清末民国初由清代中期接袖衫演化而成的,它既是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可见她们在适应时尚的同时,审美观念也在不断跟着发展、更新)。

    4、腰饰

    由于上衣极短,短及不及掩饰脐部而让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种衣着习俗,便产生了与封建头(指镶花头巾,佩戴头笠前倾掩住脸部)相对应的称号——“民主肚”,即暴露肚腹,为了保护脐部,一到冬天惠安女便使用哈蜊油之类的防冻膏涂脐部暴露的皮肤,以保护其细润美观,这是极为罕见的生活习惯,也是令人奇而又奇的所在之一。

    同时令人生奇的,还有系于肚脐下的银裤链。它是用银子请城里首饰匹打成一股一股索状银链组合而成的,通常重一斤半左右。银链在她们心目中,远远超过金项链。

    银裤链是在定好婚期前夕,夫家选个黄道吉日送聘金时送来的。它除了在婚礼、葬礼、回夫家、外出做客等重要场合,在穿传统式黑色大折绸裤时系用外,平时精心收藏,不轻易动用。

    5、下装

    “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裤脚宽约一尺两寸,缝一道五寸宽的蓝色布边,着装时,裤一般为布质,黑色。结婚妇女人人皆有视为礼仪服装,平时不穿,保存于柜中箱底,只在婚礼、葬礼、回夫家、外出做客时才用。故穿时已压及摺折清晰、经纬分明。

    惠安女的黑色大折裤,它与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裤链配搭起来,走在乡村大道上,和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雪白色的浪花相映成分外动人,充分体现了“美丽生命在于显现”这一规律。

     

    ——————————————————————————

    大岞村的殡葬礼也是很有特色
    在当地习俗里,殡葬内几天里,亲戚朋友同事等均会参加守灵和送殡,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上万人。
    对大户人家来说,家境比较好的讲究牌场,会请来五六种不同风格的表演乐队前来助兴,
    更有法师队,信女队,戏子队等等。

    P1110553

    P1110556

    P1110559

     

    ————————————————————————————

    “如果没有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惠安女,大岞村会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渔村,这个村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一丝不苟地保存着传统的女性而显得生动鲜活。在村子里生活一段时间,会从许多细节中发现惠安女身上勤劳贤惠的美德,即使在外人看来有些生活方式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但看得出惠安女都很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

    DSC_1362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