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宁德周宁芹溪古矿史记

    信息发布者:bailianshan
    2017-10-13 15:50:40   转载

    周宁七步镇郭洋村的宝瑞银场堪称北宋时期中国产量最大的银矿。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周宁境内开设宝瑞、宝丰银场开采银矿,至今已有990年,虽期间兴废无常,但遗存的古矿业遗址遍布于七步、李墩、浦源三个乡镇,已发现的矿洞多达300余口,冶炼遗址散布于白银古道之间。

    (芹溪古矿洞)

    据《周宁县志》记载,位于李墩镇芹溪村的宝丰银场设于北宋元佑年间,其矿产区分布于海拔1499米的圣银楼山脉,南起李墩镇芹溪村北至浦源镇西家濑村,全长四十里的范围内。

    (图为《宁德县志》记载周宁古银矿的相关情况)

    宝丰银场几度兴废,有文献记载:明洪武十九年(1386)宝丰银场恢复开采,年纳税银36两,永乐元年(1403)增至1950两,明正统九年(1444)宝丰银场年纳税银达3090两,因课额负担沉重,引起千名矿工起义,声势浩大。宁德七都人林聪时任刑科给事中数次上书减免课银,明政府终于接受林聪建议,罢宁德银税,民困得解。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宝丰银场的开采进入鼎盛时期,据芹溪谱序载“银场、井下三千采矿工,井上一万过路客”,记录了当时银场的规模和繁华情景。

    (图为磨痕清晰可见的炼银轮形石磨)

    开采近千年,矿区不断转移,古人开采设备落后,一度以为矿已绝。如今,在圣银楼山麓,依旧机声隆隆,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开采设备。在当时,轮形的石磨是炼银的必备工具,石磨直径大约50厘米,中凿一方孔,由木轴穿入,装置在水车一侧,借水力滚动。如今,一块块石墨残片静静地躺在芹溪村周边,或成为铺路石,或成为村民房屋的牢固根基,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图为被村民用作井沿的隆庆封坑碑)

    隆庆五年(1517),福建抚按两院在芹溪村立碑封坑,禁止私人开采,当地人俗称:“隆庆封坑碑”,该碑立于宝丰公馆东侧,长2.16米,宽0.9米,厚0.15米。解放后被村民分解成四块,搬入村中用作井沿、井壁。如今,井沿上“坑场矿砂运者依律论谴”等字迹依稀可见。


    ▍内容来源:参考郑勇宁小博宁德城市资讯原创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